首页 > 投资旅游 > 欢迎旅游 > 旅游要闻>

木垒:全域旅游绽放山城新魅力

时间:2017-12-21 04:47:26来源:昌吉州政府
【字体:打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冬天的山城木垒,又迎来银装素裹、优雅恬静的世界!
    “木垒县丰富冬季旅游产品,变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11月28日晚上10时53分,木垒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桂山,忙完一天的工作,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帖,宣传木垒全域旅游。地处西北边陲的第二故乡,已经在这位上海籍干部心中深深扎根。
    科学谋划:旅游要素配套日益完备
    木垒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蓝天白云、传统村落、原生态的慢生活等“软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品牌。
    2016年2月,木垒县作为全国首批262个县(市)之一和全疆8个县(市)之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榜单。由此,木垒揭开新常态下大发展新的一页。
    今年7月,在木垒县叶勒森库木沙漠发现一片长20多公里、宽近5公里,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沙漠鸣沙山群。
    木垒河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公司将投资5.6亿元,打造声音最响的鸣沙山群国家沙漠公园,让更多游客领略到木垒鸣沙山的风采。
    公司董事长李平介绍说,沙漠鸣沙山群开发包括沙漠越野、沙漠冲浪、沙漠疗养、露天晚会及低空飞行等,预计五年内建成,2019年开始运营。
    木垒县南部山区平顶山万亩旱田在不同季节、不同光影条件下,旱田幻化出五彩斑斓的色块,被摄影人惊叹为“上帝的调色板”。木垒县依托这一独特自然资源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展示农业耕文化、康体养生、度假养心,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安全保健养生的农家小院式生活体验区。以平顶山为核心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
    2017年,木垒县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不动摇,以打造“一小镇、一客厅、两公园”的空间布局为目标,启动创建3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为载体,以争取政府投资、融资贷款、推行PPP模式为抓手,总投资17亿元,高起点谋划了上十字木垒记忆商业区、天山木垒国家农业公园、鸣沙山国家沙漠公园、坎儿井保护开发等12个旅游类项目。
    木垒县在全疆率先成立首个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了全域旅游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组建了木垒河生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着力破解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增强制度、人才、资金等保障能力,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产业融合:“旅游+”持续发力遍地开花
    在骨干景区支撑下,木垒县通过“旅游+”模式,自身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市场价值得到全面释放。
    “旅游+农业”。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下行线、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品牌,完成新户镇2400亩的彩色种植项目、阿吾勒特色风情小镇“情定玫瑰花海”750亩的玫瑰花栽种任务。完成60万亩“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的认定工作。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截至目前,完成特色林果种植1321亩,其中连片100亩以上特色林果采摘园8个。
    “旅游+畜牧业”。对南部山区的2.9万亩景区草原全部实行禁牧,实施了75公里的草原禁牧围栏工程。在白杨河乡打造了以驴奶、驴肉产品为产业链的养生园1个。
    “旅游+工业”。以风光电科普旅游基地项目、“熊猫电站”项目为示范,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科普实训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新格局。依托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积极开发出亚麻系列、贡缎系列的刺绣产品240多件,胡杨宾馆和博壹宾馆都布置了“木垒刺绣文化”特色套房和餐厅。
    “旅游+生态”。 投资1300万元完成S303线12公里2520亩的造林绿化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1000亩的照壁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制定《木垒县2017年“清新空气”行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民生工业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区10万平方米电采暖工程。
    “旅游+扶贫”。各乡镇场结合实际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因人、因户制定方案,精准施策。木垒河旅投公司在驿站、南部山区、农业公园安排16名贫困户从事保洁、环境保护、商品销售等工作,现有80名贫困户在全县各宾馆、酒店、农家乐就业。
    “旅游+康养”。依托南部山区、传统村落等优势特色资源,培养乡村旅游、运动康养等新业态。启动了《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照壁山乡旅居民宿客栈规划》《新户镇民宿旅游建设项目》的编制工作,积极打造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互联网”。启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成立了SPV公司并签订了合同。充分发挥电商创业孵化园的职能作用,完成10个乡镇、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天猫、一号店等电商优秀平台各注册1个特色木垒馆,50个专卖店、旗舰店,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
    全民参与: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始建于清末民初,是木垒汉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2016年5月,月亮地村升级改造,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有贪大求洋。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在月亮地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着力修复传统建筑——八廊房、营造村庄特色风貌。在保护老树、老屋、老景的同时,对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美化、净化和亮化。该乡副乡长李文翔介绍,目前,月亮地村村民从事经营34家,户均收入6万元。
    月亮地村是木垒县发展全域旅游是缩影。截至目前,木垒县打造了月亮地村、菜籽沟村、水磨沟村集民宿旅游、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木垒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马生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垒县将围绕“景城一体,产业联动,全域旅游”的思路,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乌鲁木齐市中山路479号

ICP备案号:新ICP备05001680号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